快捷搜索: 语言 晚安 母语 实训心得

刨根

这几天里长期生活在陕西铜川的吴老六,想起了他的母亲马桂花和父亲吴大有。对于这两位已离世的老人,吴老六是无法用"感激"二字来形容的,留在心里的是太多的愧疚。他想到母亲马桂花的一生的遭遇,也回想到了父亲吴大有一生的传奇故事。

初春的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是非常安静的,它不热闹,也不脏乱,它青装素衣,也不失农村风貌。那熟悉的泥土气息,让人精神舒畅。当排排瓦房院落映入吴老六眼里时,激动的心情让他难以抑制。"看,正前方那棵大槐树下面,那就是咱家的房子"吴老六兴奋的喊道:。儿子吴晓光,没吭声,嘴角露出丝丝微笑。

"爷,爷,爷,来人了"。正在门口玩耍狗娃,扭过头向院子里大声嚷道:。坐在槐树下石墩上的吴老三,端着未捡完的黄豆簸箕,缓缓的向门口走来,"谁呀,谁来了",他的嘴里不停的叨唠着。"三哥是我,我回来给父亲和母亲上坟来了"吴老六说着:.在吴老三的招呼下,进了院子。

"狗娃,去给你六爷端茶水去"吴老三拍着狗娃背讲道:。狗娃听话的点点头,跑走了。

"你这几天去咱父亲和母亲的坟前没"吴老六询问着吴老三。吴老三回答道,去了,拔了些草。啥都好着嘞。"我这几天一直做梦梦见二位老人"吴老六接着说道:。"我也是一样,一睡下就梦见二老"吴老三回答道:。谈话间,狗娃端着茶水向吴老六走来。吴老六从狗娃手里接过茶水,把狗娃搂进了怀里,叫爷,狗娃很乖的叫了声爷,狗娃抬起头问道:六爷你这次回来干什么啊。吴老六回答道:给你老爷老太烧纸上坟。狗娃一听从吴老六怀里挣脱了出来,一脸很认真的样子讲道:六爷,六爷,我前几天晚上,在门口耍,看见我老爷和老太了,他俩没脚,坐着风呜的一声飞到天上去了。他俩长的啥模样我都能讲出来。狗娃的描述是有鼻有眼的,丝毫不差,这让吴老六听后,打了一个冷颤,不由得用手抹掉了眼眶的泪水,转身便向里屋走进去。

一入里屋门,吴老六便大声的哭了起来,吴老三没劝得住,看着吴老六哭的惶,吴老三躲在一旁吧嗒吧嗒的抽起了旱烟。就在这间屋子,曾经相继出生了8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女子,7个男娃当中一个一出生就夭折了。剩下他们7个孩子,就是在这间屋子里长大成人,儿时挤满兄妹7人的那个炕,现在还在哪里静静的躺着,确切的说,是躺着他们这一家子亲人的回忆和满满的爱。炕的一角摆着那台母亲马桂花曾经用过的纺织机,机架扶手,早已被母亲的双手磨得光亮,扶手发出的光,刺得吴老六出现了阵阵幻觉。他看见了母亲马桂花年轻的样子,慈祥的母亲正坐在哪里一边织布,一边哼着山西民歌。织布机,发出的"嗡嗡嗡"的响声,像似一首曲子,也像似一根线,牵着他走南闯北。在这尽30年的时间里吴老六一直在陕西度过,他在陕西找了煤矿下井工作,又找了陕西姑娘结婚成家生子。对于苦命母亲马桂花,吴老六始终未向任何亲人提及过,也许是发生在母亲马桂花身上的事情太多,他根本讲不完,道不完。他一直觉得自己宛如蒲公英的种子,生在母旁,却长在他乡,时间改变了一切,也无情的一次又一次带走了他的两位老人。吴老六内心的愧疚再次涌上了心头,自言自语道: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还要做你们的孩子,宁可不娶妻不生子,也要照顾你们一辈子。也许是某些"人"听了感动,也许是巧遇,挂在墙上个那把大刀。吧啦一声掉在了地上,刀刃发出"噌噌噌"的响声,吴老六自个吓了一跳,上前捡起大刀,想挂回原地。可是挂一次,刀掉一次。接二连三的挂刀,掉刀,让一旁的吴老三赶忙上前拉着吴老六一同跪在了地上。"大,大,大得是你回来看我们来了,我们明天准备给你老人家上坟去"。吴老三吓得脸色发灰的讲道:。只见躺在地上的大刀,噌噌噌的仍旧发着阵阵响声,不知刀是有话说,还是高兴的激动。吴老三与吴老六,恭敬的磕了三个头,随后把大刀顺利挂回了原地。

在吴老六的记忆里,这把大刀,是他父亲吴大有投身革命,闹革命时用的武器。这把大刀杀过很多鬼子和国民党。刀刃见血,就有光,一般人看见刀刃发出的冷光,会浑身起鸡皮疙瘩。听吴老三说,这把大刀,一到晚上就"噌噌噌"的响个不停,他担心家里是否要出啥事,可最后询问村里的老人。上年纪的人告诉他,那是吴老头,干革命时,杀的人太多,有了灵气,刀不见血就会响,就会叫唤。吴老六听后,没作声,对于"吴老头"这个称号,吴老六深知那是村里的人给他大起的绰号。早在他五岁上学时,就听同学们叫过。教书先生,为了堵住学生娃们的嘴,不让乱叫,专门给学生娃们说:"吴老头",是一个革命家,是一个共产党,是一个见不得穷人苦,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他人吃,好客的善人,咱们要尊敬他。从那以后,学生娃们再也没人当着吴老六的面叫过他大的绰号"吴老头"。

也就在那时,吴老六才朦朦胧胧的知道了父亲是干什么的。他的父亲,吴大有出生于1913年,生性刚直,待人热情。从未上过学,却会打算盘,读报纸。县里每次下发文件,吴大有都会通过村广播,向村民传达。村里人很纳闷,问吴大有,你没上过学,怎么识那么多字。吴大有回答:我让县上的人先教我怎么读,然后读顺了,在读给大伙听。对于吴大有,村民是尊敬的也是崇拜的,他的人生经历,是在曲折不堪中变得丰富传奇的。解放前的吴大有做过长工。工农运动革命时,他投身了革命,成了陕甘宁革命边区的工作人员,后因革命需要,吴大有被组织掉入了宁县地下联系委员会,做起了联络员。革命期间先后转跑平凉、旬邑、华池、照金、宜君、富县等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下党。投身革命是危险重重的,稍有不慎,自己会牺牲,也会连累家人。在吴老六的记忆里,有着可怕的一幕,父亲吴大有曾在一次地下党联络会议中,被叛徒告发,遭到国民党追捕。得知消息的吴大有,乔装成了烟商,躲避追捕。谁知运气不好,被国民党抓捕到。在牢房里,吴大有经受住了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和金钱,权利的诱惑,未吐出任何共产党地下党成员,因不招供,国民党对他最终做出了枪决的决定。谁知,老天保佑,在国民党军营里有个管伙食的老乡得知吴大有要被枪毙的消息后,利用送饭机会,将麻药放进了饭菜里,救出了吴大有。回到家乡后,吴大有又接到组织安排,任命他为宁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厄运的到来是不会提前打招呼的。吴大有又在一次会议中遭到富县张姓叛徒的告发,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吴大有和其他两名同事,跳进河里,躲过一劫。就这样,吴大有熬到了解放。

解放后,吴大有被组织任命为宁县县长,可是胃病的折磨让他无法坚持工作,不得不回家修养。经过短暂的修养,吴大有又再次接到了组织通知,任命他为正宁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大伙们经历了人民公社分产到户,互助互组吃大锅灶、农业学大寨等一系列运动。为了让地区村民有水喝有电用。吴大有带领村民们修筑了马鞍山、吴家堡水电站。这一举动解决了村民们多年的吃水难,点油灯的忧愁,吴大有因此事也受到了大伙们的爱戴。

父亲吴大有的一生有风光的一面,也有悲惨的一面。他的风光无论官位高低,却不忘了自己是一个农民儿子,在位任官时,他没有解决过任何一个子女的工作。县、乡两级政府给他补发工资,他都全然拒绝,说自己家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可谁知他的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一向待人热情的吴大有,好客至极,无论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有人来,都要管顿饭。罐中无米,袋中无面的情况经常让他的媳妇马桂花不知所措,扶着锅灶哭了一遍又一遍。没办法,为了有饭吃,媳妇马桂花挨家挨户的借粮,逼急了跑去地里挖野菜。在吴老六的印象里,母亲马桂花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母亲碗里盛着的只有一棵、两棵的菜叶子。父亲的好客,也为自己的生平赢得第二个绰号善人"吴老头"

1966年夏末,吴大有因胃病严重,辞去正宁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拒绝组织呵护,回家修养。在他修养的这些日子里,孩子们一直在陪着他,吴大有常常告诉孩子们这样一句话,做人要清白,不偷不抢,不欺人,种好地就行。1983年2月,吴大有甩手离世。那时的吴老六只有20岁。

对于父亲吴大有的教导,吴老六至今不忘,他将父亲吴大有的生平事迹写成了家谱,让子孙牢记这段历史和自己的根。清明当天,吴老六与他的五个哥和一个妹,去了母亲马桂花和父亲吴大有的坟前,逐一磕了头,烧了纸。在父亲吴大有坟前,吴老六默默的告诉父亲,世上亲人都很好,我们会牢记甘肃庆阳正宁是我们的根。祭拜完两位老人后,吴老六缓缓起身,儿子吴晓光扶着他,一同又去祭拜了吴家祖坟。那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坟群,坟边种满了青松,青松枝叶繁茂,直直的向空中沿长着。大大小小的黄土堆,埋着吴家家族已经逝去的亲人们。"这里是咱们的根,可别忘了,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你就把我拉回来,葬在你爷和你奶旁边"。吴老六对着儿子吴晓光认真的讲道:。吴晓光连忙点头回答:一定不忘。喳喳喳喳喳喳........,一群鸟儿在刚抽出嫩芽的柳树上争相的啼叫着,吴老六抬头向鸟群看去。只见数不尽的鸟儿又一哄而散,拍着翅膀向远处飞去,渐渐的,鸟群飞的不见了影子。吴老六叹声讲道:我就是那鸟群里其中的一只鸟,陕西有我的一个家,甘肃还有我一个家。不知下次回老家,该是什么时候啊!

人生犹如一张纸,出生时是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经历,自己不知不觉的给自己画上了不同形状的线条与丰富传奇的色泽,这就是人生轨迹。对于吴老六来说,他还没能够把自己的人生轨迹画完,也许他的起点就是他的终点。

内涵段子 幽默笑话 故事大全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