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原本是我家的后花园,在我们入住之前,物业在里面种了很多的花,后来被"务实"的我们改造成了菜园。这几十平方米的小菜园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些许的便利。我最爱种的就是南瓜和大蒜,还有蕃薯,它们不娇气,很好养活,记得前几年每年都能收获几十个老南瓜,制成香甜的南瓜干,成为颇受欢迎的零食。然而今年却是一无所获,因为今年的南瓜种子是老爸从深圳带回的"特区南瓜种,也许是特区的种子到此"水土不服"之故
教学了无数次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播放了无数次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无数次的感动自己、感动原本顽劣的学生,也感动了来听课的老师。有位名人曾说"母爱就是由一个个的细节堆砌而成"。确实,大多数的母亲都很平凡,她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她们却能创造出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凭什么?凭的就是她们的平凡和琐碎。老舍的母亲也是一位极其平凡的女性,她出生贫民,嫁给平民,生活在最底层的大杂院,拉扯着一大
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斑驳陆离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悠长寂寥的小巷,使人恍若置身于戴望舒的雨巷;勤劳朴实的农妇荷锄携幼悠然而归;悠闲自在的大黄狗,倚门而望……这是我见过的最有特色、最原汁原味的古镇: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模式,没有喧嚣嘈杂的酒吧,置身于其中,时光仿佛倒流。这里生活气息浓厚,景区里面都还住着很多百姓,显得古朴而又温馨,景区的商品廉价亲民。这是一座有深厚历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
那天,突然听到一个小女孩叫我阿姨,我惊诧又错愕,紧张兮兮的跑过去问妈妈我是不是老了,妈妈笑出了声说我只是长大了成熟了而已。是啊,时光不待人,一眨眼,我们都变成了大人的样子。在我印象里姐姐永远是那个整天嬉皮笑脸喳喳呼呼的毛丫头,都二十岁的人了怎么看都不像大人。妹妹则是那个不写完作业就走街串巷,每到休息的时间都不回家,还得我和爷爷亲自去找的小顽皮。如今,妹妹长的比我还高,姐姐则前几天去了外省工作,而
一缕春风吹绿了大地,染嫩了枝头,催长了树牙,甩黄了柳辫。一阵东风招来了春燕,划破了北方冬的宁静,燕儿轻盈的飞过麦田、菜园、果园,俯视一片新绿,呢喃着高唱着赞歌。丝丝细雨默默地滋润花草、田禾,桃花红了,杏花落了,紫海棠悄然绽放。风儿日渐变暖了,春风次第开放,转眼成了花红柳绿的世界。美人梅艳丽,牡丹多彩芬芳,芍药浓香散远。五彩纷呈的花海,绿浪滚滚的碧海,凝成了勃勃生机的生命之海。享受自然,净
不肯低头认错大概是一个自卑的人最无聊的伪装。哪怕真的是他错了,也仍然一副“我问心无愧”的“强硬”,似乎誓死也要捍卫自己的“清白”一般;而足够自信的人则会抢着认错,哪怕真的不是他的错,也仍然一副“好了,都是我不好”的“卑微”;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因为他丢得起这个脸,而前者则丢不起。和对的人争论一些事情,最后基本都是两大欢喜,只当参加了一场辩论赛,大家最后惺惺相惜;和不对的人争论一些事情则基本上最后
影片由霍建起执导,讲述了一系列发生在乡邮员父子身上的故事。此外,片中大量儿子的独白以及心理蒙太奇的运用,为观众清晰的呈现出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脉络。在影片的结束阶段,父亲逆光走向夕阳,留给儿子一个伟岸的轮廓。走向夕阳的当然不只是父亲,还有父亲的事业,无人传承的某些美好民俗。紧接着是一个积累蒙太奇,儿子放飞了纸飞机,也放出了自己离开大山的渴望。儿子与父亲继续上路了。导演用形的构图表现出前路的
在身陷骗局时,我想我是在沉淀自我的路上。在失望后的生活里,我想我是在沉淀自我的路上。在不懈的努力中,我想我是在沉淀自我的路上。在自寻麻烦中,我想我亦是在沉淀自我的路上。渐渐的,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以为我能沉淀出一个新的自我。我以为我能沉淀出一个更加美好的自我。我以为我能沉淀出一个无所畏惧的自我。但是我错了,我仍在这条路上前行,看不到尽头。前路漫漫,想找个人一起作伴,都木有。即便独
也许我不算是有好人缘的人,或许我的交友圈不甚大,我的好友圈也只是几十人而已,然而就是这区区几十人,经常处于互相关注状态的也不过十几人。有人会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在我看来这是托辞,你我等蚁蝼之辈能有如此境界和超脱?其实,真正的好友应该是经常互相关注,互动互联:你分享的链接他们会转发;你发表的文字他们会评论;你们会互相给对方发有用的、好玩的链接,让对方受用、开心;会在节假日互发问候信息,让对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