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钟声轻轻敲送走了晚霞,孤灯凭栏望,掬一把月光贴在窗柩的缝隙上。清风盈盈雨亦轻轻,趁寒梅将落尽的冬末,悠然漫步人间,寻一场与春天的爱恋。雁阵惊寒,一袭凉风入袖间,顿觉寒意,却不减游湖之热情。阳春三月,正是绿柳笼烟的好时节,万千柳絮以自由欢快的姿态在风中飞舞。百柳成行,千柳成烟,似浪花般快活,黄莺亦靠在枝头争先啼叫,颇有“柳浪闻莺”的神韵。至一小亭歇息,坐在时光的对岸,观灯火阑珊,习惯在风中追
现在网络发达,网络是一种文化了。人们无不感慨:世界上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没有网络。但是网路的发展给每个人的感受和影响可能大相径庭。二零零五年,我读高中,那时网络逐渐兴起,逐步走向大众,同学都广泛地对上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课间也是热议纷纷,网络成为时下热门话题。而我呢,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对网络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知道网络可以看电影,就这一点好感而已。那时周围街上的网吧也应运而生,很多学生业余
再回首,山水仙境飘过;再回首,依依梦幻搁心窝;那一年的雪,那一年的你,那一年的我。那是弥漫了爱情的年月,那是往后心疼的年月。这是我的第二段。往前追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跟那场雪中的姑娘一样,多情的眼睛美丽的面颊和对我的些许爱恋;和她一样的错过了,不管怎么样错过了;也许是天意也许是人为。很多事情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让我想爱又不得,让我心停留在了痴心。我痴情的心灵从你这里就开始了。我爱慕真情、痴恋
时维桃月,乍暖还寒,汶河行走、研学踏春。红旗烈烈、队行龙蛇,疾步于汶河园林小径。丛草泛绿,黄花漫地;枝盘虬龙,花蕾含苞;人面如花,行进有序;暮云蔼蔼、万木欣欣、师生熙熙,心性兰竹,气若长虹,一路莺歌燕语。至滚水桥,西望汶水,干涸少流,已无昔日浩汤之势。曾传,汶水东流,裹携一钟至此,打捞悬而击之,牛沐寺钟可感应其声,此谓马文伟“安丘八景”之“牛沐钟声”由来。逝者如斯,我心戚戚。复东行,水面愈渐开
我对自己现在的感情产生了几分恐惧,不可言说却又蠢蠢欲动。我既不能像一个木偶一般舍去不疼,也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拥抱欢喜。唯一能做的是在心底惦念着,惦念着,午夜梦回的美好。所以我是很容易满足的,一次对视,一次触碰,一个交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于我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慢慢地我的青春已经老去,身边的风景换了几轮,可就这一件事还认真和从前一样爱的深沉,对你。我惶恐岁月的脚步,将我们的距离越推越
如果有某个神秘的安排存在,那一定是不仅仅是此生的因果,还有前世的恩怨情仇。每一个遇见,每一个邂逅,每一次不期而遇,每一次萍水相逢,都是在红尘弥漫里散发着淡淡的诱惑。多少孤傲的灵魂惊天地泣鬼神,终离不开宿命两字;多少不寐世俗的两袖清风,闲雅之士,管弦丝竹,清茗落梅,终敌不过命运的轨迹;多少阿谀奉承,粉墨登场的小丑被命中注定牢牢地栓在手心,由他们摆布别人的宿命;多少莘莘学子,初出茅庐,斗志昂扬的少年
当晚辗转反侧难入眠,蓦然回首这些年随笔拾趣,妙笔生花写下多篇对赤裸裸现实生活的抨击,对亲朋好友间其乐融融相处的感悟及对旅行沿途风景中的深刻体验,由衷感谢赋予我丰富创作灵感的人事物。写作期间,首当其冲要感谢的是功不可没的大自然,它源源不断提供我写作的冲动和灵感,它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能撩动我细腻如丝的情感,我会迫不及待把它用文字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其次要感谢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经过的人,他们的人生
也许记性好的人,愁苦也多,如何是好,请上天关几扇记忆之门?肉体的痛和精神的痛一样,难以磨灭,纵岁月流逝,至死难忘!额头上有两个伤疤,左侧的像柳叶的弯月,右侧的像凹陷的太阳,中间隔着长长的天河深情对望。太阳是用铁桶砸的,农村的玉米剥皮后需要在房顶晾晒。房上站着力气大的大人,老人和小孩就在院子里把玉米装桶,像在井里提水一样,把玉米一桶桶的拉到房顶,在千百桶的运行中,有那么一次,我仰着头等空的铁桶下
叶伴花开,爱随情生,流年逝水,心成永存。生来有幸,落在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抚柳,如今换作红楼高厦,山色城湖,也不再易寻。普普通的我,普普通通的求学,大学的班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其中南方几个有缘人,很急切地盼着看看雪,有的还要还要尝一尝,他们印象里的雪,只有三三俩俩的诗词美字,只像“撒盐空中差可拟”、“原驰蜡象,山舞银蛇”。这一年,天差好像忘记了雪的使命,不比别年,早早几场
拂晓后即是黎明。日夜交际,天刚蒙亮,日光一缕,苍穹启明。黎明是一首诗,上阙是万物初始,新芽吐绿,昭示着苏醒的清风徐来。眼底尽是恬静的画面,诗的上句弥漫着安宁祥和。海棠垂丝,解语微张。古言道,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实际上就是黎明。微微颔首,静谧吹进我的鼻梁。我初见黎明。和父亲赶车同游,那时我还睡意朦胧,心情烦躁。但当我透过窗帘看向窗外时,我不禁沉溺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墨蓝色,如雾凇般笼罩在原野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