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无意给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点评了一下。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留言。他问我最近过得如何。我说一切平淡,我又礼貌性的问了他的近况。一来二去,寒暄了几句。之后却发现不知该继续聊些什么。甚是尴尬,我只好回复一句:“我还有点事,改天再聊。”他回了一个“好”字。于是一场尴尬的对话就此落幕。他曾是我的初中以及高中同学,他帮我考过化学考试。说来甚是丢人,高中会考自己没有及格,只好找人帮忙考。若不及
就让往事随风,我们的生活好像交织着很多的往事,在现在看来,我最幸运的就是我经历过那些酸甜苦辣,不管是和谁,都让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有很多时候我就在想我的生活出现的那些人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我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算是我在远远的看着他们都是一种幸福,那些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记忆即使像往事随风那样消失在流年中,我也会铭记这些记忆给我的影响,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的离合,见识了很多徘徊在成
一声声呼唤,一步步追寻,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断失三十年的音讯,终于有了回音。太多的陌生,如薄薄的晨雾,迷蒙着眼睛。时间煮雨,匆匆了谁的背影?当年的音容笑貌,于灯火阑珊处,仿佛、依稀……回首,是长长的惆怅,短短的唏嘘。曾几何时,把满满的憧憬饱和了心里,就挥一挥衣袖,潇洒地别离。从此,他走他的阳光道,你走你的独木桥,任岁月的风雨,隔断了所有的音讯。你还好吗?夜深人静,总有一丝牵挂在风中飘起
当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已经亏待自己许久了。朋友Q君给我说他这些年就因身体不好,很多事都做不了。以至于都快30岁的人了也没有一个女友。他说自己混得太差了。他又说,身体不好完全是自找的。是啊,我知道他的事。高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这也需要付出代价。他比班上其他同学都要刻苦,许多时候都忘了吃饭。久而久之,年纪轻轻就得了胃病。之后他是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大学里的学习不会像高中那么紧
知道哪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吗?你很努力的在生活,但处处碰壁事与愿违。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并不是像所谓的有志者事竟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用心,我做的比别人好,但爬的没别人高。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啊,有些人已经生在罗马,而你想去,大概连路费都得紧凑。无力,无助,渺茫,让我对生活没那么大信心,甚至仇富而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在羡慕嫉妒恨可能会有人说,你还不够努力,否则也就没有时间像这样无病呻吟了,我的
网络的便利在现代生活中很大程度的方便了阅读,想看什么书,亦或是哪类的文章,网上一搜便可以大快朵颐了。所以,很多时候,有心空闲了泡泡图书馆,给自己精神瘠田施点肥,浇点水,除除虫害啥的,也常常因为自己的惰性,为自己找借口而屡次不得。想振作精神,决定除去一直赖在心里的惰虫,行动起来,我怎么忍心如此下去,不然得多浪费这人生大好的时光啊!天气凉爽,就此动起来,徒步一路洒下美丽的心情,直奔图书馆而去。踏进
新生的事物总是纯洁善良的,就像一条泥泞的路总也不好走,于是后来偏离自己的轨道,侵占、哦不,或者是踏入了他人的领地。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那般疯癫,放下手中的一切,只为了执起不属于自己的悲戚,那或许是他认为好的吧,只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我看到他们经历过的,我一直也认为他们是极好的吧。六月的天,一场阵雨来袭,闪电落地,他们像被劈开了一条裂缝,自此两地分离。他说他悟了,我嘲笑他莫不是入了空门,他说他悔了,
今天看见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思想和文字是有差异的。”写文的人应该对此深有感悟。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脑海里的思想,始终会有误差。而伟大的写作者,能通过精准的表达,让这种误差降低到最小。“想”和“去做”,原本就是两个概念。有时候,我们想得很好,可当要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困难不少。这种现象,在任何领域都一样。所以,思维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最核心的
在大地方待了这么些年,我还是没能丢掉“因我是小地方来的所产生的自卑感。”似乎,它就如同我的身影一样。挥之不去,会“纠缠”我一生。这些年经历无数的风雨洗礼之后,我也能渐渐的试着开解自己。索性不要去想它,把它埋入心底即可。可,在一些思乡的深夜。它依然会爬出来,勾引出悲伤的情愫。顿时,一阵悲伤之感融入黑夜,沁入心扉。我是小地方来的。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但,我想在大地方扎根。不是我讨厌小地方,而是
我的回答很简单:“先写一个月吧。”是的,先写一个月再说。当然,写,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一篇文章至少500字,坚持不能断更,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发文。写文,其实是很苦的。它枯燥乏味,时常都会让你陷入“精神分裂”的状态。特别是在没有灵感的时候,或许你会抓狂。写文,没有捷径。只有靠不断的写。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技巧,自己的天地。别人的东西只能借鉴,最终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