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本书叫《岭南风俗》,里面讲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我给你们介绍广州中秋节的风俗吧。我们的月亮很调皮,它并不一定是在八月十五的夜里是最圆、最亮的,但总会在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这几天里挑一个时间,为我们展露它最亮、最美的一面,所以八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人们分别称之为“迎月”、“赏月”和“追月”。中秋节吃的东西很丰富,有田螺、芋头、沙田柚、菱角,还有月饼和汤圆等食品,大家一起在小花园里一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张俭清廉节约>>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张廉很节约还乐于助人。圣宗看见他的皮袍是已经穿了三十年了,所以叫他在国库里挑选皮袍面料,但是他选的又是一匹粗布。我要学习他的节约和乐于助人。我要做到:不能浪费食物,所以要把食物吃完。我还要做到乐于助人,每天要做一件好事。读了这个故事我学会: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国学教育读本》。在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不孝子侯二。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一位侯老太太,心灵美,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好人。侯老太太有一个儿子,名叫侯二。侯二的性情与母亲刚好相反,待人极为刻薄,非常吝啬。对于任何公益慈善事业,就是一毛不拔。有一次,母亲把一些财物分给穷人,侯二看了就责怪母亲。有一天,一个乞丐来乞讨,讨到了侯家。侯母给了两升米。就在这时候,谁也没想到,侯
我看完《讲古仔岭南传说》这本书后,我觉得最好看的故事是《老鼠嫁女》。这个故事是说:很久以前,有一只老鼠要嫁女,可是有一只猫想吃它们,老鼠个个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可聪明的鼠姑娘一点儿也不担心,因为她已经想到了一条妙计。她让其它老鼠去偷鱼盗酒,除夕这一天,猫果然像鼠姑娘想的那样,见到了鱼和酒忍不住大吃一顿,然后猫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鼠姑娘就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出嫁了。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深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叫水均益教女,故事讲了:有一次,水均益带他的女儿水亦诗去游乐场玩。水亦诗被大孩子攀爬游戏吸引住了,却因为她个子小,想让父亲把自己抱上去。可是父亲不管,只鼓励她去找服务阿姨帮忙,女儿只好去求助阿姨,在阿姨的帮助下她成功爬上顶。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父亲想让自己的女儿独立而不是偏宠女儿。我要向水亦诗学习,学习她的独立行为,包括:收拾书包、扫地、洗碗等家务活,还有不懂的问题要求助别人帮
《国学教育》有一个故事叫沈从文知错能改。故事是这样说的:沈从文从小特别喜欢看戏,经常看戏入迷而耽误读书。一天上午,他又溜出去看戏,看着看着,又入迷了。他回去时,已经放学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问他为什么旷课。还跟他讲了一大堆道理。沈从文明白了错误,从此,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读书,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犯了错误没关系,但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是正确的。不能自已犯了
今天,我读了“岭南童谣”这本书,体会到了童谣的趣味和快乐!“五月五”这首童谣主要讲的是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这个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办划龙舟比赛,敲锣打鼓,非常热闹。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和家人一起到珠江边看龙舟比赛。珠江边人山人海,到处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我们挤进人群里,看到了龙舟奋勇争先的向前划行,齐心协力,喊着口号,一边敲着锣鼓,放着鞭炮。看到这种景象,我真的很想到龙舟上面体
沈从文小时候非常爱看木偶戏,耽误学习,这样不太好。他绝对不应该从课堂里溜出来,到村里看马戏。因为他去看马戏很亏,人家都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他就会一无所获。还好在老师的批评下,慢慢改正,暗暗发誓要吸取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他严格要求自己,发愤学习,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沈从文知错就改,他再也没有利用上课的时间去看木偶戏。他将学习当成最主要的,把看木偶戏当成课余爱好。通过刻苦认真的学习与努力,他长大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安妮日记》,故事非常漫长,讲述了主人公1942年-1944年的故事,仔细读起来耐人寻味。《安妮日记》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是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她叫安妮弗兰克,出生于1929年6月12日的法兰克福。家里一共4人,爸爸妈妈姐姐和她本人。她是一个犹太人。13岁生日时,得到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它的名字叫“吉蒂”,安妮把它当做最知心的朋友,向它诉说一切。1933年法西斯
这本书是杨红樱的校园小说,里面讲述了地震所引发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马小跳的奶奶家所在的望龙山发生大地震了,马小跳在那里的小伙伴小非洲在学校坍塌的危急关头,舍己救人,当上了小英雄,还上了电视登了报纸呢!这场大地震不仅让小非洲失去了右手,还让他失去了上学的学校。在马小跳的强烈要求下,小非洲住进了马小跳家,跟马小跳做了同班同学,还做了同桌。他们和夏林果一起,帮助一个热爱芭蕾舞,但在大地震中失去一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