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元宵节

民间意义上,只要没过了元宵都算春节。百姓眼里,这是春节最后的狂欢,也是民俗的盛大展示。在外的这些年,虽然多数年份都能回老家过春节,但能过元宵的几乎没有。早听说故乡今年元宵灯会规模空前,只可惜不能亲见,进城后关于元宵的记忆就只剩城市灯会了。印象中关于老家元宵的印象局限于小时候的记忆。

城里的元宵最耀眼的是灯展,随着声光电科技的进步,灯的外观,材质,动态,音响都与时俱进,高大上自不必说,观者人潮涌动磨肩接踵,也热闹非凡。此前好几回从住地进城区看灯,都因交通管制或因拥挤坐不上回程的车子,徒步走了老长的路才返回家里,近年节庆外出都格外小心。记忆中乡村元宵的灯是移动的,叫“游灯”/“游枰”,人们或抬或举着灯沿街巷游走,锣鼓开路,大老远就能听到,多数人在家门口就能赏灯。相比起来,城里是“人随灯转”,而乡村是“灯随人转”,更亲民一些。用一个比喻:城里的元宵是超市里冰镇的包装精致的高档“元宵”,乡村的元宵是土灶上老妈煮着的自制“元宵”。

游神是游灯活动的组成部分,前前后后都有许多和百姓互动的环节,比如鸣鞭迎神和交换香火。当游灯队伍快到自家门前时各户都鸣鞭欢迎,双手捧着香火在门前恭候,神像经过时就用手里的香火和游神的香火交换并插在自家门前和神案上,喻意“接福接平安”。

内涵段子 幽默笑话 故事大全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