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任课老师
但真正与平平仄仄亲密接触,是上高一时候。我已经申请加入德保中学鉴水文学社,第一个给我们做文学辅导的是蒙文案老师。第一节课他讲“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关关雎鸠”,从“迢迢牵牛星”到“海日生明月”,从“大江东去”到“李杜诗篇万口传”,到“躲进小楼成一统”,最后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们却真切感受到中华诗河时而涓涓流淌,时而云卷浪涌,时而风平浪静。我们在这些精炼的节律中舞蹈着,憧憬着,沉醉着。第二节课,他就讲到“梦后楼台高锁”对应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了。我们兴奋地跟念着,就像学唱歌,每句两遍,第一遍唱简谱,第二句唱歌词,甚是惬意。从此,我与中华古诗词结成莫逆之交,须臾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