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今天,我又重温了《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书中生动的画面再一次深深地刺激着我的神经。正如作者另维本人所言,选择在最年轻的时候,去许多地方,做许多事,遇见许多人。在这个过程里渐渐看淡无能为力,看轻“已失去”,以更好的姿态前进。但我想,所有看过这部作品的读者,在惊叹作者另维18岁只身前往美国读书,用18个月实现“学渣”到“学霸”的逆袭。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是一部年轻人写给年轻人的励志故事集,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用半真实半虚构的方式讲述了她是如何埋头苦练,然后渐渐成长为自己喜欢的的样子的故事,作者的这段经历告诉了我们她是如何与自己赛跑的。在书里面,作者从没有入学门槛、给钱就能上的,鱼龙混杂的西雅图某社区学院转学到全美排名前列的华盛顿大学,并如愿申请到出了名难进的福斯特商学院名额,这无疑是个奇迹。我们一直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在作者成功背后,她吃尽了苦头,遭遇语言障碍,甚至受到人身安全威胁。正当我以为作者快要放弃的时候,她又以坚强的一面去战胜生活的挫折,继续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敢于追求人生的深度。上学、考试、上班、结婚、退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在这一过程我们承受无休无止的同质化竞争,彷徨无助找不到出口。还不如跟着心走,找到并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所谓人生的深度,就是和自己赛跑,不断超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