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长大之后才能明白,人并不是非善即恶的。所以,对于曾经的一切都有了别的理解。就像不是富二代的我们,深深挣扎于人世间的社会纠缠,所以便没有了宝玉那般的只知天真烂漫。宝玉情虽情矣,为生活计,还是不堪相与。自古良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历来的爱情故事都开始于莫名其妙,都终结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那是因为之后的人生太琐碎,柴米油盐酱醋茶,总会有惹人不甘和烦怨的时候。于是想起了林妹妹曾说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诗人去一家饭店,向老板提出愿意为大家读诗来换酒喝,但是老板愿意给他酒,让他不要在饭店里读诗。念起!唯有心酸。春天到来之前,总是要经历冬天的寒冷。中国现代诗歌和诗人,的确遭遇了这样或是那样的尴尬,但历史必将把尊重还给诗歌和诗人。你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高谈阔论鸿篇巨制;我可以媚俗娇情人间烟火,婉约小令儿女情长。举目遥望,山头林立,旌旗招展,网文满天飞,一不小心诗句就会碰伤额
一场秋雨,一地薄凉。当炙热的盛夏离去,细雨阵阵随风而来,片片落叶翩然起舞之时,才知秋已归来。忘了有太久太久,一天,一个月,半年,或者更久,曾经的事物对我而言,尽然全无熟悉之感,原来,不曾去珍惜的,只会在无言的沉默中沦陷,消失,最后随风而散。八月刚逝去,整理思绪,回首,太多的事与人,还来不及相遇,就只能擦肩而过。岁月峥嵘,日子依旧,只是少了什么,或多了点什么。反复一段略带伤感的旋律,打开速写本
突然想起那电视剧《别逼我结婚》的片段:边凤梅准备和东海风结婚,边凤梅在婚纱店里挑着她的婚纱,东海风正在赶来的路上,突然另一位女士也看中了这件婚纱,然后说她也想要,最后双方僵持下来,老板决定说,谁先付钱,这婚纱就归谁。两个女人都夸下海口,说自己的另一半马上归来,最后是那个后来者的老公先付了钱,边凤梅失望着,气愤着。东海风跑遍了县城里所有的婚纱店,终于找到同样的那件,但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边凤梅已经成为
现代人学古文不要看翻译,弟子规是传统文化入门必修课。看翻译还是现代人的思想,要想入古人写古文的镜界,读千遍,背千遍。弟子规这篇古文真诚的做到孝敬,将智慧大开。将拥有孔子般的智慧。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篇,古文包函,做人,做事,语文,数学,体育,天文,地理,其意义很广很广。这就是古文的精华所在。现代国内古文翻译出来的都是有局限性。都翻译错了,古文是不能翻译的,只有把文言文传承下来。文字本身就有局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这是《礼记》里面关于幸福的终极梦想,然而随着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人们的幸福观在不断地被刷新,不幸福或者是未达到理想幸福状态的声音不不绝于耳,各位看官们,幸福指数不是看别人的热闹若说幸福,林清玄先生诠释的很好。最爱林清玄先生的一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这是极好的一句赠言,赠给众生芸芸,打趣地说,把这句话写成
走错了路,要记得回头,爱错了人,要懂得放手,陪你走过困苦的人,要记住,与你历经风雨的人,要珍惜。生活的本真,琐琐碎碎,生活的滋味,苦苦甜甜,生活的过程,反反复复,生活的节奏,忙忙碌碌,生活的旋律,喜喜忧忧,生活的心情,起起伏伏。活着,其实是一种姿态,活着很难,却是一种期盼,活着很苦,却是一种幸福,活着很累,却是一种无怨无悔。人生没有谁能一世辉煌,生活没有谁能一生顺
还在倒退,还在贪婪;还在复辟,还在奢侈,回不到过去还要回去,做不到还要做到。结果早有预兆,死掉;剩下的混乱,没人想要,乱掉。走走停停的继续,向前的号角吹了一个世纪,还是吹不到现在的不想要。颓废的只知道生活的意义没想到,再不会向前,都没必要。没人努力的年代,要怎样才能过了别人的关卡,一群小虫在路边蠕动,寻求一次寄生的可能。别靠近我,我刚刚从浴室里出来,不想被你们这些肮脏的东西沾染;快走
在地窝子里过中秋节沈大军口述马鲜红整理1959年2月,我从四川老家来到新疆七师128团10连,那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窝窝头,一年到头根本吃不上肉。我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掉眼泪,老妈心疼我,专门给我寄了2斤腊肉,我也没舍得吃。八月十五到了,家里也没啥吃的,我就和爱人商量,把腊肉煮煮吃了解解馋。那天我还把连队的四川老乡也叫到我家来吃腊肉,谁知,刚把一盘子红亮红亮的腊肉端到炕上的小桌子
我漫步到山腰,想望一眼清晨的太阳,让那穿越亿万时空的光,照在我的迷惘。风把云吹去哪个方向,这山间的雾往哪里流淌,漂泊的人仍有挂念的故乡,算不算流浪呢?没有人回答我的话,神明悄悄偷走我的信仰,剩下些残碎的理想、留作撒给小孩子的谎。所以,言语些什么呢?跟躁了一夏的蝉。难道安慰路边大哭的孩子,谁也不是谁的新娘。然后再大唱些什么,“孤独啊,都填在歌里吧,流浪啊,我只要一把木吉他。”但不可回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