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国王为求得一幅安宁的画而悬赏重金。画家云集,纷纷呈上自己的佳作。在众多的作品中,国王真正喜爱的只有两幅。他必须作出选择。第一幅画的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得宛如一面镜子,四周环绕着高耸的山峦,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所有的大臣都认为这是一幅安宁的画。第二幅画上也有山峦,但怪石嶙峋,突兀森郁。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山峦的一侧有一道瀑布正飞流直下,激起层层的浪花。根本不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天,有三个年轻人结伴找到他,说:“我们三人有着同一件心事,那就是没人愿意和我们交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能讲一讲别人的缺点吗?”伊壁鸠鲁问。第一个人指着第二个人说:“他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从不听任何人劝解。”第二个人点点头:“他说得很对。但他是个没有秘密的人,因此人们都不愿意和他分享秘密,而想造谣生事的人却喜欢拿他当传话筒
1791年,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在维也纳的一家大剧院公演,他担任现场指挥。演出结束后,莫扎特在人群的簇拥下走出剧院。突然,旁边传来一声惊叫,许多人都围了过去。莫扎特也被这叫声吸引了,跟着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女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不仅扭了脚,一只鞋的后跟还掉了下来。女士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抱怨道:“糟了!现在已经快半夜了,去哪儿找修鞋匠呢?这样一只高一只低,还怎么走路?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
与其拥有十个杯子,倒不如将一个杯子使用十次。物品变多,并不都会显得好处也会增多。家里的东西变多,整理起来费工夫,使用时也得花时间选择,房间的空间也被压缩。正因为现在基本是个放任不管、物品慢慢增加的时代,所以思考尽可能不增加物品,用较少的物品,才是聪明的生活方式。物品一少,就会促使人们去思考运用的方式。其实,学习也是如此。参考书、教材等都应尽可能地精炼实用,反复学
幸福的人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贝多芬在20多岁时听力衰退,40多岁时完全失去听力,可他是伟大的作曲家。侯永庚,一位盲人,很长时间里都在黑暗中摸索,可他是优秀的化学家。霍金,全身瘫痪,连做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困难,可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或许你的缺陷过大,那只是上帝偏爱你的味道。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于忧郁者,我只有一句话要说:“向远处看。”忧郁者几乎都是读书太多的人。人眼的构造不适应近距离的书本,目光需要在广阔的空间得到休息。当你仰望星空或眺望海天相交处的时候,你的眼睛完全放松了。如果眼睛放松了,头脑便是自由的,而步伐就更加稳健,那么你的全身上下,包括内脏,无不变得轻松、灵活。但是,你不必尝试用意志的力量达到放松全身的目的。当意志专注于自身的时候,效果适得其反,最终会使你十分紧张。不要想你自
代江阴县令颜之介手下有两名小吏,一个叫宋如贵,另一个叫文涛,两个人都在县令手下做文案,水平相当。若干年后,颜之介升任知府,到任的第二年,他管辖的一个县县令空缺,上面让他推荐一人,他便推荐了文涛,而没有推荐宋如贵。文涛当上县令后,果然成为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于是,老朋友就问颜之介:“你为什么推荐文涛而不推荐宋如贵呢?他们两人当初表现得都不错啊!”颜之介说:“他们两人的工作表现的确都不错,但我私下里观
这位同学,听说你英语成绩很好,还有数学、语文也不赖,连音乐、体育、美术都在班上名列前茅,这真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呢!喂,不要总皱着眉头好吗?我在和你说话,你能不能对我笑一下呢?你的样子太拘谨了,外面阳光这么好,咱们来打一场篮球比赛吧,不要总是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好吗?……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他们每一门功课每次都要争考第一名,我们叫他们“全能王”。
关于被拒绝,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韦恩·格雷茨基说的——“不试,100%没希望”。这句话说得有多正确,你如果不愿意踏出第一步去尝试,将永远一事无成。对付被拒绝的窍门是,你一旦发起第一次的出击,如果失败了,就要继续出击。你必须不断寻找方法,向自己的追求进发。你必须不断出击,否则你将无法成长,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你必须从被拒绝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下次出手之前要多一点智慧,多一点勤奋